宜兴人才网
宜兴职场资讯
宜兴宜兴资讯
正文: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人的社会性与交往心理关系解析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人的社会性与交往心理关系解析
来源:网络整理2025-09-03

1.1.1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人类天生需要归属感,生活离不开集体互动。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就必然会产生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指的是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纽带,具体体现在彼此间的亲疏程度,以及个体对他人产生的情感倾向和相应反应。个体在社会中并非独立存在,其生命状态是众多联系相互影响的总和,个体借助与他人的互动得以成长,达成个人意义。

与人相处时,个体在性格、立场、心境等方面的和谐或不和谐,以及彼此的喜爱或反感,必定会引起关系上的亲近或疏离。通常人际联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彼此的认知与理解,二是互动行为,三是情绪体验。在这三部分中,情绪体验最为关键。人际互动体现双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如果彼此能够实现对方期望,便容易建立紧密的连接;否则,则可能产生关系疏远。

人际关系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如下。

1.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体现在其社会联系中显示出来的特征。换句话说,社会性就是人际交往的根本性质,即不存在没有社会性的交往。这种特性将人类的群体互动与动物的群体互动区分开来,也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离开来。人际交往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联。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总会形成彼此间的互动和牵连,并且借助劳动期间形成、进步的语言方法进行沟通。可以说,人的成长是从原始生命体转变为社会成员的历程。在这一阶段,与他人的互动使我们真正具备人的特质,而人的各项才能也是在人际互动中逐渐培养并完善的。过去引起广泛关注的「狼孩」案例,便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证。可以说,人际交往让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从文明演进角度分析,早期人类社会成员间互动带有天然属性,社会联系相对松散;当代社会情形迥异,个体参与公共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显著提升,彼此间社会互动频次明显增加,互动事项更加多元,互动渠道呈现多样化特征。

2.直接性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在彼此直接互动时逐渐产生的,人们能够明显意识到它的存在。若缺少了面对面的沟通,就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关系,这种联系一旦形成,人们必定会直接感受到。当心理上距离拉近时,人会觉得心情愉悦;如果出现矛盾和争执,人则可能感到被隔绝和沮丧。

人际关系_人际关系社会性直接性情感性_人际关系概念特征

值得留意的是,当代通信技术进步与手机广泛使用,使得人际交往呈现出全新面貌,其中网络化虚拟社交尤为突出,这是当前社会交往的主要形态,网络提供了多种联络途径,诸如微信、QQ、电子信函等,同时也支持一对多的信息扩散渠道,比如BBS、博客、短视频分享平台等,这些途径汇聚了具备相同爱好的个体,他们的聚集地就构成了网络社群互联网具有这样的特性:个体无需亲身接触,依然能够实现信息交流,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然而,虚拟化的社交互动难以让人获得真切的情感共鸣,同时网络在为人们沟通提供便利之处,也导致许多人形成了手机成瘾的习惯,直接的人际交往受到了明显冲击。

3.情感性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源于彼此的情感互动。情感是人们往来相处的核心,缺少了情感,就无所谓往来相处。人的情感倾向在社交场合里分为两种:一种是拉近彼此距离并产生好感的情绪,这种情绪带有正面色彩,能促使人们彼此接纳、顺畅沟通、深入理解并建立信任;另一种则是推离人们关系并引发反感的情绪,这种情绪带有负面性质,会导致人们互相疏远、选择躲避、感到不安和出现矛盾。

4.互利性

互动之中,参与者双方都能收获心灵上的愉悦和物质层面的好处,同时也能实现心理层面的需求。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得以持续和强化,关键在于这种互动能为彼此带来便利和支援。换言之,人际连结的形成依靠情感和利益的相互补偿,这遵循了社会交换理论。给人送礼,彼此互赠便产生情谊,倘若只有单方付出而缺少回应,这种社会联系便难以维持。

拓展视频

摆脱手机依赖,回归直接的人际沟通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4368.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人的社会性与交往心理关系解析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

 
 ©2003-2020 宜兴人才网  
客服电话:13856358653  QQ:304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