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2024年特长生招生简章及报名(12-15)
- 宜兴市河桥高级中学 2024年特殊人才招生简章 /宜兴市河桥高级中学 等待你的加入 202
利用其他公司和网络平台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编造虚构收费项目诈骗他人钱财、以违约为由要求退款时以恐吓、暴力等方式威胁受害人…… 4个月,一家名为“苏粤”的“黑中介”公司欺骗了2000余名来苏州打工的人员。此案是苏州市打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首批挂牌督办案件之一。近日,苏州市有关部门公布了“打黑除恶”的情况。
2018年11月23日,该公司殷春(化名)等19人因诈骗、寻衅滋事,一审被判处六年零五个月至七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部分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诉。今年1月11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提供的信息显示,从尹某查获的账本中可以看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中,93.6%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85.3%的人年龄在35岁以下。 28岁以下。
2000多名求职者被“杀害”
2017年春节过后,苏州再次迎来了新年后的返工潮。 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涌向苏州高新区马运路298号。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张精心布下的“狩猎”网。
“直接去体检?”小周问道。他刚刚通过面试,心情有些激动。一旁的壮汉看了他一眼,说道:直接去车站吧。小周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旁边的两个壮汉推上了车。
随后,小周发现不对劲,想要退还5900元体检费和押金,但对方只同意退还200元。一番争执后,小周在车站附近被打了两巴掌,并被赶出了车外。
当天来应聘的陈雷(化名)就更倒霉了。 “我来应聘商务司机工作,中介公司以体检费、餐卡费、服务费、加油卡费为由向我索要4000多元。”
陈雷交完钱后,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工作安排。他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前往该机构要求退款。随后他被带到二楼休息区等待经理签字并退款。没想到,竟然出现了两个强者。对方强迫他签署自愿放弃工作的协议。陈雷不服气,想当场报警,却遭到拳打脚踢。
“叮”的一声,门被推开,隔壁房间跑过来一个女人:“这么大的动静,隔壁有人在面试,实在不行我就把他拖出去。”并将他打死。”陈雷被拖上了车,他看到车子越开越快。由于距离太远,他不得不同意获得 20% 的退款。
一名壮汉拿走了他的手机,删除了里面的通话、支付、导航等记录。车子停在一个偏僻的山腰上,“我们有你的个人信息,如果你想让你的家人出事,请报警。”对方说完,一脚将陈垒踢出了车外。
短短四个月内,就有陈雷、小周等2000多名求职者被杀。这些被引诱到这里的年轻人不仅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还被中介以各种理由收取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费用。被骗后,他们遭到哄骗、恐吓,甚至拳打脚踢。有人忍气吞声,也有人伺机报警。
一时间,警方举报不断,矛头指向名为“苏悦”的人力资源公司。这家公司的法人叫尹春。 2017年春节前,这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很正常”。 “公司一直靠雇主的回扣而亏损。”为了改善经营状况,尹春请来吴飞(化名)谋划出路。
黑色中介公司如何发展壮大
早在2015年12月,吴飞就担任苏悦的面试官。由于表现不佳,他被尹春分配到业务部工作,负责对外发布招聘信息。
在没有底薪的一个月试用期内,吴飞绞尽脑汁想要“翻身”。他发现一个外挂软件可以在网上不断发布招聘信息,然后用“高薪、直接就业、包吃包住”等字眼来欺骗世界各地的求职者。
据吴飞供述,那一个月他的表现突飞猛进。尹春改了名字,叫他“吴经理”,并让他负责培训业务员。吴飞还毫无保留地向业务员传授了他的“杀人招数”:不断发布外挂软件和高薪来吸引人。
很快,公司越做越大,吴飞培训的十几名业务员通过58同城、赶集网、百星网等网络求职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商务司机、卡车司机、生产部主管、人力资源主管、木匠、油漆工、厨师……”销售人员可以随意编造职位信息和薪资待遇,只要能吸引人,就算成功。
尹春定期亲自培训销售人员,教他们如何发帖、用词、编造收费项目等,一切培训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有时,尹春还会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个别培训。
“我整理了一份司机的招聘信息,月薪1.8万,五险一金,周末休息。”这条连业务员自己都不相信的求职信息,着实吸引了大批求职者。
“(求职者)发现工作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有时介绍他们去企业做普工,但他们认为工资低,不肯去。”曾某是一名推销员,也是受害者。后来,他选择加入这个帮派。中介团队。
徐某某与曾某某有同样的经历。他最终选择了加入苏月公司。 “因为我个子大,所以老板把我安排到安置部,让我去吓唬那些要退款的人。”
调查人员称,徐某的纹身和高大健壮的身材确实让求职者见到他时“心惊胆战”。第二次进教室的徐很快就成为了尹春的“得力助手”。尹春对“安置部门”的要求是:能多就不退,能少退就退。遇到强行要求退款或者要报警的人,要狠一点,狠一点。必要时,抓住衣领,打嘴巴。有时,遇到一些“强骨头”,尹淳也会亲自出手。
一段时间后,中介公司的“杀猪游戏”变成了一站式服务:利用虚假帖子欺骗求职者,登记个人信息后收取20元简历和照片费用;采访者收取服装费、伙食费、押金等,各种费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当求职者发现未分配工作或分配的岗位与招聘信息不符,要求退款时,安置部门会及时“约谈”,强迫其签署退款合同协议,进行威胁、恐吓或殴打求职者,不退钱或少退钱。
据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该中介就非法获利近24万元。
高薪背后的招聘骗局值得警惕
2017年12月19日,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尹春等19人提起公诉。
“这些招聘信息均打着其他企业的名义,声称与这些企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委托关系。经一一调查核实,发现所谓中介委托是虚假的。”上述检察官说道。
该中介招聘诈骗具有运作模式公司化、犯罪时间持续化、犯罪手段泛化等特点。检察机关有效揭露了犯罪数量、受害人数、违法所得金额、劳动力市场秩序扰乱程度等多个维度。这个邪恶犯罪集团的社会危害已经暴露无遗。 2018年11月23日,检察院因犯罪团伙性质恶劣,决定变更起诉意见。一审法院采纳了检察官的意见。
此外,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涉黑涉恶犯罪正在向网络空间、民生领域延伸。为此,他们开展调研,全面梳理了近年来办理的5起招聘诈骗案件,涉及60人。他们发现局部地区招聘舞弊现象高发,并以涉案企业为重点,加强了对类似案件的查处。 2018年12月上旬,向当地社保部门和相关网络平台管理者发出检察建议。
随后,当地成立了整治中介乱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仅2018年,就开展中介机构整顿25家,检查中介机构120余家,取缔、关闭非法中介机构32家。
检察官建议,求职者在筛选招聘信息时,如果发现薪资待遇与学历背景、工作内容等明显不符,应格外警惕,高薪背后往往是精心策划的骗局。如果难以辨别招聘信息真假,可以绕过中介机构,直接致电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核实。
检察官还表示,正常的企业招聘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如果在申请过程中,对方以“变更外表”押金等名义收取费用,您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收集固定的相关证据(招聘信息界面、通话记录、付款凭证等) ,及时报警或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投诉。
通讯员 谭珊珊 朱雪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1733.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苏州黑中介诈骗案:揭露苏跃公司虚假招聘与暴力威胁的犯罪行为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