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季简历优化:重庆女孩帮改简历助3万人求职成功(3-17)
- 毕业季时,简历对于大学生求职来说是第一关。一份精美的简历,似乎成了求职者们必须要具备的东西,就像“
“远程办公”如今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远程办公”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
“远程”即“非现场”,着重体现了与“现场”“线下”的差异。然而,即将到来的工作方式是“全在线”“全数字化”,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办公场所内也是通过操作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来开展工作,呈现出“在场也在线,在线即在场”的状态。总之,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处于在线状态,钢筋水泥构成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办公地点的可选方式而已。
焦点在于在线的数字化协同,在这个时代单打独斗是很困难的。比如每一个很火爆的网红,其背后都有一个使用着各种数字工具的支撑团队。就金融机构来说,是不是客户经理、明星理财师、投资顾问的背后,同样也需要一支类似的团队来共同协作呢?
大家在线上分别做事,有负责视频直播的,有负责在线回答问题的,有负责对接合规风控的,有负责连接合作伙伴的,有负责内容策划的,有负责营销的,有负责内部核算的,还有负责管理这支线上队伍的……然而,最大的挑战并非工具和技术,而是观念、文化以及团队组织的治理。
“远程办公” vs “在线协同”?
远程办公的核心焦点在于进入和到达。借助各种技术工具,历经层层安全管控,最终能够抵达企业内的某些网络区域,在此进行有限程度的工作。远程办公人员与企业中心节点构成星型结构。此结构未解决人员间互联互通以及各部门组织内团队协作的问题。远距离非现场协作体验不佳且效率不高。这使得办公室现场办公的方式无法被取代。
要实现无障碍的远距离协作,需要一个企业的“社交网络”呈网状结构。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人都能够与任何人相连接。工作既可以在线进行讨论,也可以在线分享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还能够在线流转。
什么是“在线”呢?就是你的企业搭建了一个平台,然后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之上进行相关活动。
可以发现他人并且能够“实时”与彼此取得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点对点的,更是 1 对多以及多对多的。
能够以群体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工作,也就是说事情既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处理,同时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交流。
可以通过连接到平台的技术服务来获取信息并与之进行交互,还能够将该信息转发给同侪,让其继续“流转”;能够把获取的信息分享给同侪,使信息在同侪间继续“流转”。
能够让工作在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像“击鼓传花”那样进行接力,不会“掉线”,并且不管参与者身处何地。
当你独自一人在网上运用某些工具时,那不能称作“在线”,而应称作“上网”。“在线”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它是群体性的,本身就带有交流沟通的“社交”属性。倘若你的同伴不“在线”,那么你自己也就谈不上什么“在线”了。
在线协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这次冠状病毒疫情使得很多企业只得采取线上协作的办公模式来展开日常工作。然而,即便此次疫情已经过去,远程在线协同的工作模式仍将不可逆转,原因如下:
世代在变迁。2020 年,90 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都陆续步入了“而立”之年。这一代人出生之时互联网已存在。他们习惯于在网上购物,习惯于使用手机银行和手机炒股。其中很多人可能从未经历过父兄辈那样“朝九晚五”到办公室上班的白领生涯(当然,与此同时,90 后也有很多人在“996”)。他们从事的职业更加多元,有微商、主播、字幕组、旅游点评达人、买手乃至水军等。这些职业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是不曾存在过的。在网上依靠自由职业来维持生活,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进行生产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了。
5G 时代已经到来。在 4G 时代,多媒体和智能化的通讯技术就已经广泛应用且会持续发展。聊天工具、视频语音以及 AR/VR 的结合,会使团队现场协同变得不再那么必要,最终能够摆脱地理位置和物理办公室的限制。
企业形态在发生变化,其边界也在被打破。尤其是金融企业,它与客户、同业、合作伙伴以及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具有双向性、网络状以及生态化的特点。很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进行在线连接与协作。
Web 3.0 技术栈会引发新一轮的变革。伴随分布式网络、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技术的进步,DAO(去中心化自组织)开始出现。它重新定义了商业实体,使其成为松散的、共享利益且共担风险的虚拟组织。这种组织连企业法人是谁都不清楚,更不用说有一个钢筋水泥的办公室了。
在线企业需要“数字化治理”
互联网使信息传播变得高效且实时。随着通讯协同工具的发展,任何组织都愈发呈现出扁平化的特点。在工业时代,泰勒型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已经不再适用。在企业中,处于顶层和基层之间负责上传下达的中层人员,如果脱离了业务,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有一个网络状的线上企业,它承载着部门,这些部门是以各种“聊天群”的形式存在的;它还承载着临时工作频道;同时承载着有外部同业参与的项目组;以及承载着客户社区。
对于一支非现场办公、纯粹线上工作的队伍来说,强迫其 996 以及进行洗脑、打鸡血式的动员,都很难取得效果。建立一套企业数字化治理框架,科学地度量人员的效率产出,并且匹配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是每一家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果将这次被迫进行的“远程办公”视为一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而非疫情期间临时性的应急措施,那么就到了探索并实践自身“数字化治理”之道的时候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逐步摸索出治理一个日益实现在线办公的企业的实践方式、模式以及体制,从而建立起一个“全在线”的数字企业。
云原生的金融机构
我们像很多新生代科技公司那样,是在云计算诞生且高度发展之后才成立的公司。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把软件开发以及团队协同所需的所有工具和系统都搭建在了云上。我们没有自己的机房,也不架设本地服务器,办公室并非是必需的。
我们的产品交付物有容器镜像和组件包。这些交付物存储在我们搭建在云上的镜像仓库和组件仓库里。使用者,包括客户和我们自己的员工,在一定的安全访问授权管理机制下,能够通过专门的工具,比如包管理工具,随时远程获取所需的“零部件”,从而组装自己的系统。
我们这类企业如同 90 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一样,是“云原生”的创业公司。云原生企业最为喜爱的是与同为云原生的机构客户进行交往。因为彼此之间,一方面是“远程”的,另一方面又是“零距离”的,像在线交流、在线交付、在线部署、在线维护等。当彼此都处于云上时,已不再是传统的甲乙方关系,而是相互成为生态、互相连接且相互协同。
对于云原生的企业而言,工作始终需要处于在线状态,需要进行远程协同,实际上并不存在“远程办公”这样的说法。很多云原生企业依然在沿用工业时代管控体力劳动者的方式来管理信息时代的知识工作者,这是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明显,企业用金钱(工资)换取员工在特定规定物理地点待够规定时间的这种观念和做法已经十分过时,到了必须要被颠覆和抛弃的时候。
公司管理制度本身的数字化未能跟上,这使得“在线企业”无法彻底实现“在线治理”,所以与真正彻底的云原生企业存在差距。
金融行业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晚。它作为强监管行业,由于信息安全极为敏感,受到合规监管的诸多约束,公有云的利用程度十分有限。另外,各细分领域的行业云起步也比较晚,普及范围还比较小。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技术基因大多处于信息化时代。
金融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高的领域,其可虚拟化程度比其他传统行业都高,并且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十分契合。过去三十年每一家金融机构都难以避开电子化和信息化,这一轮同样也无法避开云化和数字化的漏斗筛选;下一阶段的竞争在于,要看哪些金融机构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迅速掌握云计算的技术工具,将自己的生意迁移到云上,促使自身进行数字化转型,重新创造自身,从而成为一家云原生的科技型组织。
观念的颠覆:串行的工作流程被并行的协作替代
传统组织要转变为一个云原生机构,最大的挑战并非是技术方面,而是体现在文化与观念上。
例如大家一直习惯于以“流程"思维来看待“办公”。乙方询问甲方项目款何时能够支付,甲方回应说:“已经在办理相关流程了。”……工程师咨询招聘者何时可以确认录用通知,招聘者回答道:“正在人力资源部进行流程处理呢。”……听到“流程”这两个字,人们的感受总是复杂的,当得知在财务部门走流程时,心中暗自欣喜,感觉付款有希望了;而当听说项目立项还在走流程时,又不禁心生彷徨……
在这种语境中,“走流程”通常意味着一种黑箱状态,信息不透明,并且逐渐演变成拖延和不作为的借口。流程体现的是一种串行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在传统的 OA 系统中,就像是公文在流转,(相比之下,“击鼓传花”还更有鼓点催促的感觉呢)。
传统的办公思维,确实很难跳出流程这个框架。因为人们想象不出除了流程之外还能有其他什么方式。这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 Google Wave 这么牛的技术最终会失败。
谷歌 Wave 或许是谷歌到目前为止最为知名且规模最大的一个失败项目。10 年前出现了一个超级平台,它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在线内容协同编辑于一体。它堪称目前同类技术的先驱,这类技术包括 Google Doc、Microsoft Teams、Microsoft Office 365 以及其他所有在线互动型文件协同编辑工具。在线交流、内容编辑制作和实时互动融为一体。团队共同在线编辑内容时,彼此移动光标以及输入每一个字母的过程都能实时看见。你可以实时感知协作者的思考、犹豫、改变主意、修正想法和灵感涌现等情况。
即便在今日看来,Google Wave 的技术理念以及其支持实时的架构仍旧极为先进,并且在网上还有许多粉丝希望能让它复活。然而,成也实时,败或许也因实时,过于超前的理念以及过于纵深的学习曲线,致使先驱沦为了先烈,实时且在线的协同工作过程,会让自身的一举一动完全展现在队友眼前,刚开始时觉得好玩,之后便会感受到压力。Google Wave 的理念体现了在线这一特点,也体现了实时这一特性,还体现了透明这一特质。而这些特点,正是现在云原生企业所需要的协作办公方式。
今天,协同编辑已经成为很多在线内容编辑工具的标配。团队协同工作的模式,虽未达到 Google “Wave”之下的实时状态,但已转变为“并发型”。
维基百科自身的运作,是数字化企业在线协同方面值得借鉴的典范。维基百科的贡献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是怎样做到有效协作以及相互校验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共同打造出全球最及时更新、内容最丰富、质量最高且可信的百科全书的呢?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契机
金融机构不存在库存,不存在物流,也不存在货品,或许很快连拥有钢筋水泥的实体店都不再需要了。金融业是虚拟化和线上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它确实存在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如今,客户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来寻求金融服务,而金融服务的技术载体是信息流。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资讯、投资建议以及金融产品信息等,同时客户也向金融机构提出问题咨询、交易指令和下单指令等。
利用云平台、即时通讯工具以及文档协作工具,将自身重新塑造为一个云原生的企业,凭借数字化的公司治理,推动在线企业进行在线协作,打破地域局限和物理边界,这将是下一代云上数字化银行、数字化券商的基本要求。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2862.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远程办公与全数字化协同:未来工作方式的变革与挑战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