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人才网
宜兴职场资讯
宜兴招聘公告
正文:公司发布虚假岗位骗应届生简历,静安区检察院提起诉讼
公司发布虚假岗位骗应届生简历,静安区检察院提起诉讼
来源:网络整理2024-11-15

某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布大量虚假职位,诱骗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随后销售部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针对性促销。

11月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区检察院”)获悉,该院近期审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并立案侦查。针对涉案公司及其负责人的刑事事件。民事公益诉讼。

据静安区检察院介绍,2022年9月,研究生冰冰陆续在各大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但她等待的不是面试,而是推销电话。一家名为谋山的公司主动联系冰冰,询问她是否有兴趣参加公司的培训项目。业务员表示,此次培训项目旨在帮助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制定职业规划,加入自己选择的公司。在销售人员的炒作下,冰冰最终签署了培训协议。

公司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大量像冰冰一样的年轻人,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销售人员的大力推荐下选择参加高价培训。但这家“神奇”的培训公司是如何精准找到客户群的呢?

原来,某好公司购买大量虚假营业执照等信息,在招聘平台注册数十个公司账号,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虚构高薪职位,收集大量简历。应届毕业生在招聘平台投递简历时,不小心陷入了陷阱。

简历不仅包含应聘者的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地址、教育经历、地址、个人照片等基本信息,还包括技能、应聘职位类型等更具体的内容。某公司销售人员用简历向潜在求职者推荐公司的培训服务,不仅省时省力、准确高效,而且提供“专业对口”、“按需用药”。

众所周知,某慈善公司骗取的简历中含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这种行为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某好公司于2019年3月开始对外运营,原本是一家正规公司,主要从事职业规划、咨询和培训。然而,为了扩大客户群,该公司负责人莫某、营销总监周某通过虚假招聘的方式收集了潜在客户的个人信息。 ,触碰了法律红线。

该案已移送检察院。审讯中,两被告人为自己辩护,认为大部分简历公司并未下载和使用,实际上并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对此,检察官认为,求职者的简历一旦发送到求职平台,慈善公司就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随时浏览、下载。申请人的公民信息已由慈善公司掌握。被告辩称,其下载、使用均属侵权,不会被承认。

经查,2019年至2022年,某好公司购买了大量营业执照,控制41家企业,获取公民个人信息42.8万余条,完全去重后超过18万条,并与企业签订服务合同。其中143人是求职者。 。

检察机关认为,相关企业和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某慈善公司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已构成单位犯罪。莫某、周某作为该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益诉讼检察官审查全案证据后认为,上述行为侵犯了众多个人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经调查发现,本案被非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仍保存在电脑、手机等介质中。进一步披露和非法使用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静安区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单位慈善组织公司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50万元以下罚款;判处被告人莫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被告人莫某涉嫌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某某、周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永久删除非法收集、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全国新闻媒体上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公开致歉生效。澎湃新闻记者 李静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1281.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公司发布虚假岗位骗应届生简历,静安区检察院提起诉讼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

 
 ©2003-2020 宜兴人才网  
客服电话:13856358653  QQ:304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