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分数对应可报大学及查高校分数线的相关解答(5-23)
- 问?1.我考了xx分,可以报哪些大学? 考生需依据自己所在省份当年发布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数、分数线双降,13个学科普降,考研“上岸”变简单了?
2月24日,教育部对外发布了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初试成绩标准(以下简称“研考国家线”)。根据数据,今年绝大多数专业的研考国家线均有下降,降幅大约为10分;与此同时,今年全国考研的报名人数也连续第二年呈现下降趋势。
考研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线均有下降,这难道预示着考研竞争变得缓和了吗?我们该如何客观地分析这一变化?为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对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专访。
【各专业分数线纷纷下降】
经过对2024与2025年考研国家分数线的比较,我们发现2025年的考研国家线在各个专业上普遍有所下调,降幅大致在10分上下。
经济学降幅最为显著,今年该专业A类考生的考研国家基准分为323分,较2024年的基准分降低了15分。紧随其后的是文学、理学和管理类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它们的国家研考基准分分别为351分、274分和162分,均较2024年的基准分有所下降,降幅均为14分。农学、会计学以及图书情报学的降幅相对较小,其中,农学今年的分数线为245分,较2024年的国家分数线降低了6分;而会计学和图书情报学的分数线分别为194分和191分,两者均较去年的国家分数线减少了7分。唯一保持不变的是军事专业,今年的研考国家分数线为260分,与2024年保持一致。
考研的国家总分线有所下调,同时各科目分数线也有所降低。以哲学A类考生为例,2025年的考研政治和英语单科线比2024年减少了8分,而法学专业的英语和政治单科线则比去年减少了7分。
教育部之前发布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数据表明,近年来考研人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3年的报名人数达到了474万人的峰值,但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降至438万,而2025年进一步减少,减少了50万,降至388万,这一数字已接近2021年的报名人数。
考研人数、分数线双双下降,意味着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变小了?
考研分数线的波动受诸多因素影响,诸如政策变动、考生报考态势、高校招生安排、考生整体素质以及试题难度等因素密切相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考生需全面考虑,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对待。2025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计划招生总数达到87.2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1.3万人,增长率达到了1.5%。
实际上,考研的分数线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顶尖考生的成绩所决定的。目前,众多高校的保研名额正在上升,许多校内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了保研之路,而非投身考研。这种现象或许也是导致分数线降低的一个因素。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的主任樊秀娣这样说道。
樊秀娣进一步指出,分数线的降低实际上传递了一个正面的信息。这一变化意味着,学生们将拥有更广阔的选课空间,不必过分纠结于分数的细微差异,不必在追求分数的较量中耗费过多精力,因而能够更好地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挖掘自身潜能,展现个人特长和才华。
【专硕比例持续走高,专硕学硕分数线合成“一张表”】
值得关注的是,依据2025年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方案的数据统计,今年总计有87.2万个招生名额,其中学术型硕士(学硕)的招生名额为27万,而专业型硕士(专硕)的招生名额高达60.2万。专硕的招生计划所占比重达到了68.99%,这一比例超过了总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二,并且显著超过了学硕的招生计划。
观察专硕与学硕的统考招生计划增幅,2025年专硕的招生计划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1.9万,增幅达到了3.3%。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硕的招生计划人数却出现了下降,2025年的招生计划人数比2024年减少了0.6万,降幅为2.22%。此外,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比例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其招生名额在总计划中占比达到了67.8%,而到了2025年,这一比例又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实际上,自2024年起,在发布“研考国家分数线”时,不再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区分,而是将原本的“两张表”合并为“一张表”。若未对专硕分数线进行特别标注,则默认其分数线与学硕相同。若两者分数线有所差异,将在同一学科门类中详细说明,其中代码第三位数字为5的表示专硕分数线。
对于这一变化,樊秀娣是这样看的:过去,学硕的录取分数线通常略高于专硕。然而,今年国家在研究生招生中,将更多的扩招名额分配给了专硕,导致多数专硕和学硕的分数线趋于一致。这一现象体现了国家研究生教育深层结构的调整正在发挥作用,并且其成效已经显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郭鹏司长曾经指出,我们需要在学位类别上持续推动学术创新人才与实践创新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并强化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培养。到了202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逼近六成。而“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的方针,在录取分数线上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专硕与学硕代表两种不同的教育培养路径,前者着重于培养具备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而后者则更注重于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塑造。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传统的考试导向教育模式里,人们常常认为专硕研究生的价值不如学硕研究生,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增加专硕招生名额并不意味着学硕研究生不受欢迎,这实际上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所进行的政策性调整。
以往,部分企业因专硕录取分数线低于学硕,便对专硕人才的素质产生质疑。然而,如今社会对专硕与学硕的固有观念正逐步转变,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对专硕的歧视和偏见也在逐步得到纠正。
此外,许多专业型硕士项目面向的是非全日制的学员,他们选择在周末进行课程学习,这一安排对于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来说更为适宜。樊秀娣进一步指出,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考生在选择考研时的实际性和务实性,他们并非仅仅为了追求高学历而投身考研,更不会为了考研而放弃现有的工作,选择“全职脱产”的道路,而是基于自身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前景来做出决策。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3553.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考生数与分数线双降,13个学科普降,考研上岸真变简单了?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