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期观察)月薪1万招不到工人?代表建议“双向走”解决制造业招工难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万淑艳 马佳佳)全国两会期间,“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成为热门话题,这一话题也受到广泛关注来自出席会议的代表。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黄美美感到特别着急:3月又是招聘季。春节过后,正是传统的用工旺季,企业即将再次打响“抢人战”。在珠三角,一位老板感叹“月薪万元的工人根本招不到”。
究其原因,黄美美认为,现在灵活就业有了更多新的选择,比如自媒体、直播、外卖、微商、月子保姆等。工作自由新鲜,而工厂则无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面积大,环境差。此外,不少年轻人倾向于去一二三线城市,而不是四五线城市,而大多数制造基地都在四五线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在调查中也发现,与快递、外卖、电商主播等新职业相比,这些职业创收快,且不需要很多技能,在工厂工作更难获得成就感和获得感。感觉收入和支出不相符。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金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摄
调查显示,60%以上的职业学校学生不愿意去工厂车间当“蓝领工人”。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吴志勇表示,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认知中,职业教育仍然被认为是“别无选择”。导致就业市场上技术工人难找,而学生志向高、能力低。他们宁愿在办公室当“小白领”,也不愿在工厂当“大蓝领”。
资料图:工厂里忙碌的工人们。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如何解决“明天谁是工人”的问题?
吴志勇认为,国家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也应考虑为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更多升学和平等就业的机会。学校应该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让孩子认识到社会有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还要加大职业教育在基层的宣传力度。
“现在开学第一课就是给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用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激励他们学好技术,争做栋梁人才,实现‘共享财富’。” ”杨金龙说。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建江认为,企业不仅要提高员工待遇,还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让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先进的技术,有职业发展的空间,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能”。同时,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黄梅梅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逐渐返回当地。他们可以在家找到工作,与家人团聚,幸福感直线上升。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她建议,制造业要顺应就业趋势,企业应在劳动密集地区建厂。
黄梅梅还建议,政府在职业学校审批上给予政策倾斜,在偏远地区开设更多职业学校,为当地就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他们将成为制造业的驱动力。同时,义务教育要提升为高中/职业高中水平,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需要“补短板”。
“要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厂,政府和企业需要双向走,企业和员工也需要双向走。”黄美美说。
另外,当今的工厂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陈爱莲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摄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陈爱莲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她建议教育部门加大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力度,企业也应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质,真正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超过)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1101.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两会代表建议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引发热议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