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人素质低?知乎热搜引争议,街头随机采访揭示真(10-26)
- 这篇文章很长,大约8分钟读完 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东北人”,排名第一的是“东北人为什么这么讨厌?
新网10月21日讯(记者赵彦月)“您的号码已被注册……”“您好,我是**汽车网,我看到您最近在买……”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些情况。我们都经历过。大数据时代,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裸奔信息”。但“情节严重”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仍将面临法律制裁。 10月17日,青岛莱西法院在莱西市看守所法庭依法审理了两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在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徐某自2023年11月起,在莱西市某商贸城非法购买公民实名认证电话卡,用于获取个人信息。注册QQ、微信、支付宝等App账号,并出售上述账号获取利润。违法所得共计折合人民币58,853.76元。
在王某、崔某、孟某、李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公诉机关指控,2024年2月20日至3月20日,王某等四名被告人先后开设工作室王某等四名被告人在莱西市两地通过在莱西市某网站、微信朋友圈等发布“招聘兼职工,工资按日发放”等招聘信息,招募兼职工。上班族以“app拉新”为由,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面孔等个人信息,注册今日头条、淘宝、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账号,并进行实名认证。最后,该兼职员工的账户密码被出售给原老板牟利,四人按照约定比例分配违法所得。 3月20日至4月9日,四人约定被告人孟某、李某在另外两地开设工作室,从事同一业务。被告人王某、崔某将参与经营并分配两店的违法所得。
经查,被告人王某、崔某违法所得48934元,被告人孟某某、李某违法所得38762元。
公诉机关认为,上述被告人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同时,公诉机关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庭审现场气氛严肃、有序。合议庭围绕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法庭调查取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辩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的规定,保障了全体诉讼参与人的权利。法律。在磅礴的法庭气氛中,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当庭表达了自己的罪行和处罚,并愿意就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赔偿。庭审结束后,法院宣布案件稍后宣判。
法官提醒,泄露、非法收集、交易个人信息,轻则导致电话、短信骚扰,重则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犯罪。法官在此提醒广大公众,一方面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自觉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另一方面,要提高法律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切不可向他人提供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以谋取微薄利益,成为不法分子赚钱的工具。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952.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青岛莱西法院审理两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出售个人信息将面临法律制裁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