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人才网
宜兴职场资讯
宜兴宜兴资讯
正文:2018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820 万创新高!求职季这些陷阱要警惕?
2018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820 万创新高!求职季这些陷阱要警惕?
来源:网络整理2025-10-20

新华社北京1月4日刊文(王莹)近期,教育部门发布通告,2018届大学毕业生总数预估达820万之众。此数较前一年795万的规模再度攀升,创下历史新高纪录。眼下,各地求职活动渐次启动,鉴于初涉职场者社会阅历尚浅,常会碰上各类欺诈手段和设计陷阱。今年求职期间,务必高度注意规避此类风险。

陷阱一: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

当前存在大量倒卖个人隐私的掮客机构,为了搜寻到更丰富且目标明确的资料,常常在互联网上散布伪造的职位广告,以此招徕应聘者,进而从投递的大量履历文献中,精确锁定求职者的详细个人资料。

求职者浏览招聘广告时,应当核实企业背景,确认其合法性。根据职业顾问提示,履历中涉及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地址等个人资料,无需过于详尽,应着重描述职业履历。

陷阱二: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费用

应聘者去面试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以各种名目向求职者索要费用,比如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求职者把钱交给对方后,要么对方马上消失,要么找各种理由不安排工作,等骗到足够钱财就跑路不见人影。有些中介机构为了骗取求职者的信任,会跟一些诈骗公司或者没有实际业务的空壳公司联合起来行骗。收取一定费用后,声称岗位招满,并承诺会推荐合适工作,要求求职者提供联系信息,但实际上并未兑现,接着用各种理由推脱。

通常情况下,面试环节多数机构不会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而体检大多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自行完成并支付相关费用。若任何公司要求求职者承担这两项开销,务必谨慎对待。报名事业单位招考时,必须通过官方招考平台进行登记,切勿使用非官方网络渠道。

陷阱三:扣留个人重要证件

部分公司在筛选人才时以需内部核查为由,索要求职者的身份证明、学历凭证、毕业证明等关键文件,并声称会暂时收管这些材料。

证件原件,包括身份证,还有学历证明,公司方面无权扣下,面试时,尤其是头一遭去,建议只带证件的副本,倘若用人单位坚持要原件,展示过后,务必拿回自己的手,任何借口都不能让证件原件被公司保管。证明文件仅是用人单位确认应聘者资格和能力的依据,正规公司没有必要留存应聘者的原始材料。

陷阱四:只“试用”不聘用

公司会对新入职员工设定考察期,此阶段双方需要互相了解和融入。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在业务高峰期会大量雇佣成本较低的应届生。一旦试用期满,就找各种借口不通过考核或直接辞退。还有些机构,在实习试用阶段完全不发放报酬,甚至索要培训费用。

按照要求,所有组织和公司对于实习或试用人员,都必须给予报酬,试用期间的薪资标准不能低于本机构相同职位里最低的工资标准,或者低于劳动合同上约定的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建议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寻找工作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工作合同,特别是涉及劳动回报、工作职责、合同时长以及社会帮助等具体条款。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求职陷阱_毕业生求职骗局防范_招聘信息

陷阱五:只签就业协议,不签劳动合同

新入职的年轻人见识浅薄,对国家的用工规定也不了解,常常在求职时与企业签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他们在公司实习了好几个月,却可能被企业随意辞退,而且连一点补偿都没有。

《就业协议书》并非等同于《劳动合同》,仅凭前者,学生入职后的合法权益无法获得有效维护。《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有明确规定,确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若已形成劳动关系但未签订书面合同,则应在开始工作后一个月内补签书面合同。

陷阱六:中介公司声称帮找到好工作

部分不法掮客瞄准了大学学子既缺社会阅历又想进知名公司拿高薪的心态,发布承诺保证进入五百强企业的宣传,并索要高额的佣金,但通常情况下,他们无法帮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收取的各类费用也不会退还,更有甚者,这些中介人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学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要防止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务必告诫即将离校的学生,那些非法的掮客绝对不能相信,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大学生找工作时,最先要确认的是相关机构是否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授予的营业凭证。合法的介绍公司除了拥有中介许可,通常还会把经营许可证展示在入口处等显眼的地方。对于网上的所谓服务,更要保持警觉,切勿轻信。

陷阱七:受骗进入传销组织

这类组织通常先让学生假扮销售员开始工作,接着要求他们缴纳提货费用,随后便唆使他们去欺骗他人。部分学生在高额回扣的引诱下,竟然会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和家人。一旦上当受骗,往往陷入困境难以抽身,最终只能白白损失一笔钱财。

传销常有这些表现,或同时存在几项:加入时强调发展下线是任务;收取高额费用;场所内人员情绪亢奋。大学生需提高警惕,远离这类团体。一旦确认是传销,应马上停止工作,立刻向警方求助。

陷阱八:海量网络求职广告,让你收入轻松过万

如今,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招聘类广告,部分虚假站点借招聘之名诱导求职者点击,骗取其财物。例如常见的“刷信誉”工作,宣称“单次任务耗时仅五分钟”“报酬在十元到五十元之间浮动”“每日工作两小时,日入过万十分轻松”。联系上之后,他们寄来了工作登记表和操作流程说明,工作内容是购买充值卡来提升信誉,当信誉值达到一定要求时,可以拿回现金,并且还有提成奖励,但实际情况是应聘者付了大笔钱后,提成和本金都拿不回来。

要防止上当,应聘者需要懂得辨别网址的可靠性,也要能分辨招聘内容的可信度和招聘单位是否真实存在。进行网络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且规模较大的平台,这类平台更具说服力。其中,通过招聘企业的官方网站进行核实是最为稳妥的做法。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4945.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2018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 820 万创新高!求职季这些陷阱要警惕?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

 
 ©2003-2020 宜兴人才网  
客服电话:13856358653  QQ:304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