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协同建设一岭六县生态优(12-11)
- 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上海、苏浙皖协同发展是必然。除了环淀山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22期内容
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建立18个社区职工队伍标准每万城镇居民中的劳动人口。
半月潭记者调研获悉,一些地方为满足人员配备标准,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招聘力度。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还面临工作安排复杂、工资偏低、公众理解不够等问题,可能导致工作懈怠甚至辞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造一支“硬核”社区工作者队伍?
挤不进去,留不下来
“今年我们已经招聘了350名社区工作者,计划年底前再招聘60名。”西部某省份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目前有近7000名社区工作者。目前,仍短缺1800余人。为满足每万名城镇居民18名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备标准,将进一步扩大招收名额。
中部某省到2023年底每万城镇居民拥有社区工作者13.7人。该省吸纳专职电网工作者、大学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并规划2025年底前完成部署任务。
除了招聘热潮之外,相关职业资格和社区招聘考试也在升温。半月潭记者了解到,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考试报考人数达188.9万人,较2023年增长26%,创历史新高。长三角地区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今年社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的报考比例超过了100比1,报考者的学历越来越高,录取分数线也提高了更多。与往年相比,超过十个百分点。 。
“我们上次雇了一个社区工作人员,但工作没多久就走了。”中部某县一位社区党委副书记表示,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有时会出现“一边招人一边不在”的情况。有人辞职了。”西部省份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社区变更以来,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已辞职1195人,占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17%。
一些年轻人把社区工作视为公考、编辑考试的“跳板”。 “我发现很多人上岗后都在准备考试,而真正想留在社区的人却常常被这些高分、高学历的考生挡住或拒绝,进不去。”今后,这就造成社区工作者的流动性很大,极大地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发展。 “东部地区一位社区负责人表示,虽然前几年区政府组织的社区工作人员招聘的招聘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几百比一,甚至有研究生进入社区到基层工作,但事实上,大部分被录取的考生都无法安定下来或留下来。
台风过后,社区工作人员清理倒下的树木。张丽云 摄
社区工作不够
“小马大车”是很多社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工作本来就复杂,一些党政机构将责任“抛”到基层,以属地管理为由,随意要求村民列出对口人员,并多次要求村民填写数据,有的将社区工作者视为本单位的“员工”,有的则直接将社区工作者借调到本单位。社区工作者不堪重负,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工作,逐渐失去了社区工作的热情。
东部某社区负责人表示,该社区目前实行AB岗位工作制。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兼任“行政+网格”双重岗位,工作量十分繁重。这个社区一个只有4名工作人员的部门,却要落实区政府十多个部门的行政工作。同时,每个工作人员还负责300到400户的网格工作,包括调查、调解、宣传等,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很多员工在上岗前“信心十足”,但工作几个月后,却感觉太累,选择了离开。
半月潭记者了解到,社区工作者业务范围广,工作压力大。他们面临工资低、晋升渠道窄等问题。他们往往缺乏群众和社会的理解,容易出现工作懈怠或辞职的情况。单纯扩大招生规模,未必能保持队伍的稳定,也不能充分激发社区工作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的潜力。
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平均月薪只有三四千元,除去日常开支,根本攒不下钱。而且晋升渠道狭窄,除了加入社区“两委”之外,没有太多的发展路径。工作多年后,人们会带着“不够努力”的感觉选择离职。
长三角地区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工资低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工作时间不长的社区工作人员月薪只有2000多元,而高级职称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只有2000多元。” 3000元。”
此外,由于地位和人员配备的限制,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天花板”很低。 “普通社区工作者总觉得自己一眼就能看到一切,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社区的‘一把手’。有些人成为团队成员后就会放松下来。”上述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有些人不知道我们做什么,不太配合我们的工作。”接受采访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有过多次上门拜访时被群众拒之门外的经历;在检查杂物等安全隐患时,还被指“给他人造成麻烦”;社区在举办邻里交流、科普教育等活动时,也需要发放小礼物来“邀请”人们。
让社区工作者好用、留得住
受访者认为,打造社区工作者“硬核”队伍,在严把选拔招聘“准入门槛”的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保障、减负增能等工作制度让社区工作人员高质量进入。 ,既能留下来,又能抢先一步。
民政部门一位干部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有效性。他建议完善分级培训机制,评选推广《社区工作法》典型案例,加强社区工作者群众工作作用和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等能力培养。
强化激励保障,提供福利激励。半月潭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社区工作者的发展,不少社区都会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岗位分级制度,并建立一定的奖励补贴制度。此外,每年还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招聘优秀社区干部和事业单位副职(聘用)人员。
华东地区一位社区负责人建议,社区工作考核机制要更加“踏实”,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招聘和晋升中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基层工作经历,让真正合格的人适合在社区工作,人们会留下来并受到激励。
原标题:为什么社区在这里雇人,在那里留人?
班岳接受记者采访:潘峰、何曦月、杨文曦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yxrczp.com/article/articledetail-1665.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资讯信息来自宜兴人才网(宜兴地区最大的宜兴人才网,宜兴人才网)